最新动态

孟津区朝阳镇推动产业提档升级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8-25 来源:朝阳镇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去年以来,孟津区朝阳镇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中,坚持围绕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一根本命脉,全力推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产销融合,把镇域生态、文化、田园、区位和后发优势转变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经济优势,推动农业产业持续提档升级,开创了朝阳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围绕“聚”字谋布局。一是五规统一聚思路。按照“基础设施、农村建设、土地利用、全域旅游、农业发展”五规统一的思路,以产业发展为主线,打破行政区划,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对镇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建设,明确发展目标。二是乡贤返乡聚人才。充分发挥在外成功人士的作用,着力发展回归经济,引导在外人员返乡创业,以乡贤杨勋为代表谋划的千卉谷鲜切花加工扩建项目已达成投资意向,以乡贤张延辉等为代表创办的云柘冷链物流项目已落地实施,今年以来共谋划并落地实施乡贤返乡创业大中型项目20余个,注册个体工商户200余户,完成投资14.25亿元。三是优化整合聚资源。充分利用“三清两建”“三变改革”成果,坚持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按照“依法、自愿、有偿;集中、连片、规模”要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采取“农村土地经营权向村集体流转,由村集体统一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再流转”的措施,全镇规模化流转土地面积3.1万亩,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达到100%。

围绕“优”字做文章。一是找准“优”势产业。明确“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富农战略,推动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依托孟扣路农业旅游观光带,在基础设施、规范管理、产品品质、智能温室建设等方面建设标准化园区,让卓安农场、聚泉农业、静年华采摘园等果蔬产业连点成线、以点带面,沿线草莓、小米、冬枣成为群众深受喜欢的绿色农产品,全镇农业企业年产值共2.1亿元,带动就业人数1200余人。二是培育“优”质产品。依托镇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乡土特色产业,避免同质化,闫凹村草莓、北陈花椒、猕猴桃、煤窑红樱桃及张阳、瓦店香菇等特色农产品通过规模化发展、精心打造,在市场上形成朝阳镇域特色农产品。三是打造“优”良环境。积极与金融、财政、农业、国土、人社等部门沟通,在政策、资金、科技、培训等方面强化要素保障,助推产业长远发展。结合“技能孟津,人人持证”工作,开展农艺工职业技能培训评价500人,围绕镇域东部樱桃、黄梨、猕猴桃等产业优势,加快建设集保鲜、预冷、初加工功能等于一体的仓储设施,北陈村已建成低温储存库可满足40吨果蔬冷藏需求,计划建设的5500平方米的冷藏保鲜仓库正在加紧申报。

围绕“新”字拓市场。一是延伸链条创“新”业。依托集体经济、政策产业项目等,协调解决建设用地、仓库、厂房等难题,正在对接发展卓安农场小米深加工、北陈花椒深加工等;与河南广耕坊公司洽谈的投资1亿元年产2000万瓶果蔬汁的项目,目前正在跟进土地文物手续的办理。二是加快融合走“新”路。大力推进农旅文旅互促共融,为乡村产业发展蓄势赋能,南石山村三彩文化研学游、卫坡古民居文化树立了乡土文化品牌。三是网上营销用“新”招。充分运用直播带货、线上游园、网上订单等智能化、网络化运营创新营销手段,在近年疫情影响下车厘子采摘园、草莓采摘园、三彩产业园等通过网络宣传、网上运营市场销售并未减量,反而知名度大增,销售额飘红。如石沟村流转土地600亩,通过村集体合作社规范操作,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千卉谷花卉种植基地成为洛阳最大鲜切花基地、牡丹、芍药种质资源基地,今年销售70万枝全部被北上广深等客户预定,收入550万元,返乡乡贤创业建设车厘子苗木基地去年首次采摘节活动引爆热点后,今年实地采摘、线上订单供不应求,花田、果园的风景变成群众的“钱景”。

下一步,朝阳镇将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支撑,继续扩大特色农产业规模,通过产业转型,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撰稿:刘艳艳 审核:李鸿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