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公开

会盟镇:党建引领根系延伸 激活李庄治理新动能

会盟镇李庄村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纪实

发布时间:2025-06-24 来源:会盟镇

孟津区会盟镇李庄村以党建为引领核心,创新实践“根系延伸”治理模式,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特色路径。近年来,先后荣获“洛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孟津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在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中交出亮眼答卷。

(一)织密网格体系,夯实治理底座

一是构建三级联动架构。构建“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治理网格,将全村划分为8个治理网格,形成“党支部筹指挥、党员包片负责、群众联动参与”的责任体系。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中,网格党员逐户走访收集意见,协调解决施工矛盾12起,推动8864余米管网5月内贯通全村,实现工程零延误、零投诉。二是畅通问题处置闭环。建立“网格吹哨、支部报到”快速响应机制,网格员每日开展“巡查-上报-处置-反馈”全流程服务。针对复杂问题,通过网格议事会集中商议,党支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解决。结合“党员联户”制度,76名党员结对联系435户村民,实现“情况在网格掌握、问题在网格解决”,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三是强化队伍能力建设。实施“村‘两委’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参加培训、现场办公、经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村干部履职尽责能力。今年以来,已组织10余名村组干部及后备力量参训,开展现场办公15次,立行立改解决问题 6 个。

(二)升级服务体系,提升民生质感

一是打造综合服务阵地。按照“去行政化、强服务性”原则,将党群服务中心升级为“1+12”乡里中心,整合便民服务、托幼养老、金融医疗等12项功能。日间照料中心、乡村食堂、托幼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等同步运营,打造村民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枢纽。二是深化特殊群体关爱。组建“银龄互助”志愿服务队,退休党员董战青牵头开展交谊舞、戏曲表演等活动,连续三年举办“庆十一群众自乐文化活动”。设立“四点半课堂”,由党员教师志愿者辅导留守儿童功课,累计服务200余人次。开展“情暖重阳”活动,连续10年为70以上老人举办聚餐,构建全龄友好型服务网络。三是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推行“干群连心团”制度,每月召开连心会收集群众诉求,建立“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闭环机制。今年已解决道路硬化、公厕建设等民生问23。针对行动不便群众,开展“党员代办”服务,代办公共服务事86,实现服务“零距离”。

(三)创新共治模式,激发治理活力

一是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健全“一约四会”制度,通过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拆除违200平方米,清理杂物30。搭建乡贤会客厅平台,成功引进莲藕深加工项目,带100余人就业,年产值预计达100万元,实现“乡贤带富、产业兴村”。二是积分驱动全民参与。设立“文明积分超市”,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参与集体活动等行为量化为积分,村民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今年以来发放积分1.2万分,兑换物资价值8000余元,带动300余户参与环境整治,打造微景观3“一宅变四院”2处,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三是厚植乡风文明底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移风易俗宣讲等活动。组建广场舞队、排鼓队等群众团体,常态化开展文体活动。绘1000平方米墙体彩绘传播文明理念,将家风家训融入村规民约,营造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的文明新风尚。

如今的李庄村,党组织如根系般深扎基层,党员如毛细血管般连通群众,通过党建引领下的网格管理精细化、服务供给精准化、多元共治常态化,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下一步,李庄村将深化“根系治理”模式,以党建“红色引擎”驱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让基层治理的幸福之花在黄河岸边绚丽绽放。

(撰稿:高燕 审核:周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