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孟津区麦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5-10-13 来源:孟津区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受轻简化栽培技术普及、播收机械跨区作业和除草剂轮换使用不够等因素影响,麦田杂草种群结构日趋复杂,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等恶性杂草发生密度逐年增加,野燕麦、看麦娘等杂草抗药性水平持续上升。为切实做好麦播期及苗期麦田杂草防控工作,特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防控对象和区域

重点防控节节麦、多花黑麦草、野燕麦、猪殃殃、婆婆纳、雀麦、看麦娘、牛繁缕等杂草。小麦田化学除草覆盖率达到90%以上,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多花黑麦草分布在会盟、平乐、朝阳等三个镇,节节麦、野燕麦、猪殃殃、婆婆纳、牛繁缕、看麦娘高密度田块各镇均有分布。

二、防控策略和目标

按照“分区治理、治早治小”的原则,依据杂草发生种类、分布区域、传播特点及抗药性发展情况,重点控制恶性杂草和重发区域,抓住杂草敏感期,采取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措施为核心的综合防控策略,构建适合本区域的杂草综合防控技术模式,实现小麦田杂草持续有效治理。

三、防控技术措施

一)农业除草技术

播种前通过翻耕或旋耕灭除田间已出苗杂草;精选麦种,汰除节节麦、多花黑麦草、野燕麦等杂草种子;结合施肥进行行间除草或在杂草成熟前拔除并销毁;清除麦田、水渠周边杂草,避免种子侵入麦田;清洁农机,避免跨区作业传播杂草种子。

二)化学除草技术

根据田间主要草相和杂草群落,科学选用除草剂。

1.土壤封闭。看麦娘属或阔叶杂草抗性水平较高的田块可选用二甲戊灵·砜吡草唑,或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或吡酰草·氟噻草·异丙隆,或氟噻草胺·异丙隆,于小麦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喷雾。多花黑麦草抗性水平高,且具备良好灌溉条件、整地质量高的田块在小麦播后苗前,采用砜吡草唑+吡氟酰草胺土壤喷雾,雨前施药或药后10天内浇水增墒。

2.茎叶喷雾。小麦3叶1心期至越冬前或春季小麦返青至拔节前,选用甲基二磺隆防治节节麦,选用啶磺草胺或氟唑磺隆防治雀麦,选用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或炔草酯防治野燕麦、看麦娘属,选用双氟磺草胺、三氯吡氧乙酸丁氧基乙酯、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唑草酮、2甲4氯或吡草醚防治播娘蒿、荠菜、猪殃殃、婆婆纳、牛繁缕等阔叶杂草。对于多花黑麦草抗性水平低的田块,采用唑啉草酯,或唑啉·炔草酯,或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或啶磺草胺·唑啉草酯茎叶喷雾;对于抗性水平高的田块,采用二氯异噁草酮+异丙隆进行茎叶喷雾处理。

3.一封一杀。适用于多花黑麦草田间密度大、抗性水平高、灌溉条件较差的田块。于小麦播后苗前,采用砜吡草唑+吡氟酰草胺,或二甲戊灵·砜吡草唑,或吡酰草·氟噻草·异丙隆,或氟噻草胺·异丙隆土壤封闭除草;于小麦3叶1心期至越冬前或返青至拔节前,采用唑啉草酯复配剂或二氯异噁草酮+异丙隆进行茎叶喷雾。

四、注意事项

1.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除草剂,避免超剂量使用、施用方式不当、环境条件不适宜、小麦品种敏感等因素导致药害或影响药效发挥。

2.避免炔草酯、唑啉草酯与激素类除草剂混用,苯醚甲环唑与氯氟吡氧乙酸混用。

3.施药机械应选用装有扇形雾喷头的喷杆喷雾机或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不宜选用喷枪喷雾机以及植保无人机、弥雾机等低容量喷雾机械。施药前仔细清洗、检查施药机械,保证管道畅通,无跑冒滴漏现象。施药时应均匀喷雾,避免重喷、漏喷或“草多处多喷,草少处少喷”。

4.土壤喷雾亩施液量为40~50升;茎叶喷雾时,背负式喷雾器亩施液量20~30升,喷杆喷雾机亩施液量20~25升。干旱以及杂草密度高、田间蒸发量较大时,应采用高施液量。

5.施药选择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晴天无风且气温不低于4℃时,施药当天及施药前后2天日最低气温应不低于0℃,阴雨天、大风天禁止用药,以防药效降低和雾滴飘移产生药害。

五、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麦田杂草防控工作重要性和任务艰巨性,将抓好杂草防控贯穿于小麦整个生育期,突出综合防控措施的应用,确保恶性杂草蔓延趋势得到明显抑制。

2.强化宣传指导。充分利用微信群、短视频、抖音、条幅、挂图等宣传方式,动员广大种植户抓住关键时节开展杂草防除;组派植保技术人员深入农药经营门店、田间地头,做好科学选药及施药技术指导,严防药害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