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今年以来,孟津区抓实抓细对脱贫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对乡村振兴系统党政干部的素质培训,打造本土乡村振兴生力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在脱贫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方面
一是明确目标,压实培训主体责任。2022年,依据洛阳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孟津区在以乡村运营为抓手推进乡村建设分类分级创建中,将群众16%、18%、20%的持证率作为乡村建设“达标村”、“示范村”、“精品村”创建的一项重要指标予以明确,发挥导向作用,压实镇村培训主体责任。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办14期培训班,培训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1138人。
二是统筹资源,满足培训需求多样性。乡村振兴局、人社局、商务局、残联、农业农村局、妇联等与多家职业培训鉴定机构合作,采用“理论讲解+实操演练+考试认定”方式进行培训考试,考试合格者发放技能证书。2022年孟津区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73万元,支持雨露计划职业技能培训。定点帮扶单位——洛阳市公交集团公司发挥自身优势,为帮扶村群众培训汽车驾驶技术、维修技术,并推荐工作岗位。
三是各展其能,提高培训精准度。孟津区围绕乡村振兴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机构服务”,以餐饮服务、家政服务业为重点,开展乡村振兴职业培训,支持乡村民宿发展;以餐饮甜点、美容美发、家庭护理等为重点,开展进城农民职业培训,减轻城市就业压力;以电子商务、物流等新业态为重点,举办“短视频直播+乡村振兴”等转型职业培训,为乡村振兴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文化能人。目前已取得叉车证、驾驶证、焊工证、农艺工等职业资格证书脱贫劳动力513人,逐步实现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由“体力型”到“技能型”的就业方向转变。
四是选好载体,增强培训有效性。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需要,也是乡村五大振兴的基础。孟津区结合产业发展,开展农艺工、小麦管理、花椒种植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特别是脱贫劳动力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群众转移就业创业,精准推进就业帮扶,同时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2022年,孟津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发展项目共计已批复实施21个,总投资规模6096.07万元,计划再批复5-7个产业项目。其中,横水镇君荷牧业2500头奶牛养殖扩建项目总投资1.2亿元、使用衔接资金1107万元,全部建成后将吸纳150人稳定就业、300余人临时就业,流转群众土地1万亩发展青贮饲料,可带动周边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二、在乡村振兴系统党政干部的素质培训方面
一是开办多种培训班。孟津区研究制定2022年度乡村振兴系统党政干部培训计划,制定学习计划,印发学习资料汇编。截至目前,全区已开班36个班次,培训2599人次,培训内容涵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集中排查知识、乡村运营理念与实操、行业政策业务等。每年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乡村振兴培训班、第一书记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提高各级干部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今年已经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3期270余人,第一书记、帮扶人培训班2期,并邀请河南省民宿协会、郑州大学、中国乡建院等专家教授开展乡村运营、商标运营等专题培训。
二是坚持以考代训。每季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业务知识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三农”、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应知应会知识等,以考代训,以考促学,以考促行,进一步提升各级乡村振兴干部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三是开展电话抽查。通过对帮扶责任人进行电话抽查,检验学习成效,压实帮扶责任,促进群众满意度提升。全区通过开展大学习大练兵大提升活动,努力让全区乡村振兴干部成为政策业务的“明白人”、有技能有作为的“实干人”。
巩固脱贫成果守底线,衔接乡村振兴开新局。下一步,孟津区将围绕全省肉牛奶牛养殖重点县、洛阳市“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奶瓶子”“花瓶子”等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持续做好脱贫人口技能培训工作,充分发掘群众劳动致富的内生动力,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振兴一户;创业一人、带动一片、激励一方”的目标。继续强化乡村振兴系统党政干部的素质培训,全面提升业务水平和能力本领,为推进全区乡村振兴赋能加力。
(撰稿:崔梦亚 审核:袁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