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六月底至十月中旬百余天内,我区遭遇罕见持续强降雨,辖区内部分道路受到严重损坏,尤其沿黄生态廊道工程地质灾害频发边坡滑坡、路基路面沉降、撕裂、防护工程坍塌、排水工程受损达二百多处,受损待修复面积19000平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我局贯彻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切实将水毁修复工作摆在首位,及早谋划,精心组织,高标准、高效率开展黄河廊道设施灾后修复工作。
一是及时排查水毁情况,开展安全评估工作。水毁发生后,区局立即组织对全线进行封闭,并及时组织安全管控和水毁修复,但是由于多处水毁段临水临崖,修复难度和工程量极大,且部分病害诱因是边坡整体不稳定,存在长周期渐变,需待沉降相对稳定后进行修复。会盟段水毁情况较轻,在汛期已经采取临时封闭措施,2021年10月25日汛情解除后,立即启动彻底修复,11月完成修复并对外开放。
二是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科学组织全力推进水毁修复。白鹤段、小浪底水毁主要集中在宁咀村以西段,受所处地形和地质原因,强降雨造成地质次生灾害,边坡所在山体侧滑,造成路面撕裂,由于病变缓慢,当时不具备彻底处理条件,我们采取“永临结合,预防为先,先治水,后修毁”的思路,临时加强观测以及反压护坡、坡脚格宾石笼加固以及增加排水、截水设施等方法进行了维护。截至目前,会盟、白鹤段已经实现交通开放;小浪底段因处于库区范围,水毁严重,路面加筋砼基层施工完成95%,沥青砼路面正在跟进摊铺,预计5月中下旬完成道路水毁修复。
三是防范未然,提高抗灾能力。持续提升道路抗灾害能力,完善排水、安防等设施。在当前上有截水沟、下有边沟、临水坡脚有格宾石笼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排查,对尚未发生病害的隐患点进一步科学采取针对性其他如抗滑桩、挡墙、边坡锚固等方式进一步加固。对观景平台进行提质、补充完善公共卫生间和微型驿站建设。目前沿线虽然布设有公园、驿站、观景平台、临时停车点,服务游客游玩休憩。分别是:会盟段河洛观景台、黄河桥东湿地公园、黄河驿站;白鹤段万羽州公园、西霞驿站(在建)、堡子观景台、张仪台、宁嘴观景台;小浪底段九曲映月、磨盘山观景台、崔岭观景台、津西观景台等众观景平台以及临时停车点13处,但已建成的观景台均存在功能单一,品质普通,目前我们已经重新委托专业景观设计单位进行整体规划,丰富完善多媒体研学、文旅产品展示、餐饮服务、阅览休憩等服务功能。
四是建立长效管养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三分建七分养,为保障建设成果,我局围绕廊道成立专业化养护公司,通过整合ppp项目资金、政府财政补贴和吸纳社会资金等途径保障后期管理,通过优化沿线村庄入口,充分利用廊道周边2-3公里内村镇积聚地、沟域经济发展地、特色民俗农家乐重点打造地,外地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层次需求的同时,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振兴建设。
(撰稿:李兴喜 审核:吕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