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古渡:平阴津的历史风烟

发布时间:2021-07-30 来源:中共孟津县委门户网站

f453da0dbd3e3ea972f56d578caca130_00300340226_c7dcb0f2.jpg


有人说,如果黄河是一条巨龙,那么沿岸的古渡口就是龙身上的鳞片,多得谁也数不清。确实,黄河洛阳段全长97公里,著名的古渡口就有十几个,如新安的西沃古渡、狂口古渡,孟津的铁谢古渡、花园古渡等。它们曾是黄河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洛阳历史的一部分。

汉高祖刘邦与平阴津

孟津黄河段有七大古津,白鹤镇就占了四个,分别为硖(xiá)石津、平阴津、委粟津、冶坂津。

其中,硖石津位置最西,是河清古渡的所在地。黄河从这里东流约17公里,就到了位于今鹤西村的白鹤古渡,历史上的平阴津即在这一带。初唐时,魏王李泰曾在《括地志》中记载其方位,称“平阴故津在洛州洛阳县东北五十里”。

千百年来,从平阴津渡河的人不计其数,其中一个还得了天下,显得格外幸运,那就是汉高祖刘邦。

《史记》中记载,秦亡之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开始分封诸侯。他将刘邦封为汉王,使其困守巴蜀之地,同时佯尊楚怀王熊心为义帝,将其迁往长沙,暗中令人将其杀死。

各诸侯不满分封,纷纷起兵造反。刘邦为了与项羽争天下,也一直在寻找时机向东出兵。公元前205年,他从黄河北岸“南渡平阴津”,抵达洛阳。驻守洛阳的河南王申阳见势不妙,便不作抵抗,直接归降。

不过,此时的刘邦尚不足以与项羽抗衡。洛阳新城(在今伊川)的董公为他出主意,说讨伐项羽要师出有名,“‘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意即项羽杀了义帝熊心,已是“天下之贼”,人人都可以讨伐他。刘邦应该为义帝发丧,占领道德制高点,以得到诸侯的拥戴。

刘邦深以为然,遂令三军缟素三日,并发布檄文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很快,56万诸侯联军分两路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随后,刘邦称帝,建起了大汉王朝。

对刘邦来说,“南渡平阴津”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距平阴津不远有冶坂城(冶坂津),过去也被称为汉祖渡。

白坡古渡与冶坂津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魏土地记》中曾称“冶坂城旧名汉祖渡,城险固,南临孟津河”。

孟津河就是古代的黄河孟津段。由此推断,冶坂城及城下的冶坂津应在黄河北岸,即与白鹤古渡隔河相望的吉利区白坡古渡一带。

不过,清末杨守敬作《水经注疏》时,提到刘邦“南渡平阴津”一事,又称“冶坂在平阴东,相去不远”。在他之前,清雍正年间的河南知府张汉撰《河南府续志》,其中则说:“冶坂津在河阳故城西,或云即古践土,去洛城四十二里,今之铁谢渡是也。”

白坡古渡在今吉利区白坡村,铁谢古渡在今白鹤镇铁谢村,都与白鹤古渡相距不远。上周三,我从洛龙区出发,开车走王城大道再转洛吉快速通道,50分钟后就到了黄河北岸的白坡村。时值中午,村子里十分安静,古寨、老树和老房子也静默着,偶尔有人走过,问起古渡口,都会热情地指路。

冶坂,又称野坂。《魏书》中记载,公元423年,北魏太宗拓跋嗣南下伐刘宋,曾“造浮桥于冶坂津”,攻克洛阳城,尽有河南地。《孟津县志》则记载,北魏南伐刘宋时,“编大船作冶坂津桥以济”,是在公元421年前后。

不管怎样,冶坂津历史悠久,白坡古渡的航运业则到近代依然发达。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在白坡村秘密设立驻白坡渡口办事处,负责太行山与洛阳之间的人员往来及物资渡河事宜。日军投降后,国民党部队为抢占战略要地,曾从南岸渡河北上,并将司令部设在白坡村中的凤凰寨。

如今,连接两岸的不仅有洛阳黄河公路大桥,还有洛吉快速通道黄河大桥,白坡古渡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不过,白坡村还保留着昔日的风貌,尤其村中的凤凰寨古朴清幽,屋舍俨然。过去,当地传说凤凰寨有“33条街、33眼井、33盘碾、33盘磨”,如今繁华与喧嚣都已远去,我走进寨子,感觉就像闯入了一处世外桃源。


9a6ae2116d643493e48d03c7f9099d1f_00300340227_5ca2c18d.jpg


铁谢古渡与古践土

白鹤古渡在鹤西村北,与黄河北岸的白坡古渡遥相呼应。我刚到这里时,因为找不到前往渡口的路,就在村中向人打听。

90岁的蒋老先生是鹤中村人,中午在家门口扯着水管浇菜地。他说,过去白鹤渡口很大,也很繁忙,他年轻时常坐船到对岸的白坡渡口去,后来有了公路大桥,渡口基本不用了。至于铁谢古渡,“从这儿往东不远,三四公里就到了”。

清代河南知府张汉认为,冶坂津就是铁谢古渡,“或云即古践土”。所谓古践土,就是春秋时期举行践土之盟的地方。当时,晋文公为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在践土大会诸侯,周天子也派使者前来参加,对其霸主地位进行了肯定。

铁谢古渡的繁荣,则在明代中叶之后。据《孟津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作为“官渡”的孟津渡曾移至铁谢镇,渡口设有官船和民船,为行人往来和商品运输等服务。

到民国时,因为官船被毁,铁谢古渡改为民用渡口。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这里有军队驻扎,古渡再次繁荣起来,号称“四省交通要道”。现在这些都已成为往事。随着时代的变迁,黄河上的古渡口大多已隐去历史的风烟,成了一个个引人遐思的符号。

那么,回到原来的问题,冶坂津的位置究竟在哪里,是在白鹤古渡对岸的白坡古渡,还是在东边的铁谢古渡?也许两者皆有可能。事实上,黄河奔流不息,河道常有改动,渡口的位置也并非一成不变。上周三中午,当我来到鹤西村北的黄河岸边时,“白鹤渡口”的标志牌就在眼前,却一时很难将它与古代的平阴津联系起来。

是啊,当年刘邦“南渡平阴津”,为白鹤古渡留下了一段历史。孟津黄河段古津渡那么多,其中又以白鹤镇最为密集。如果不能一一确定它们的位置,我想,今天它们也许可以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白鹤古渡。


(记者 张广英 实习生 何承忆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