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时间:2022-12-26

地点:孟津区政府三楼会议室

内容: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文字实录>>

     

【主持人】:网民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孟津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区政府代区长常涌涛做客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

【常涌涛】:主持人好,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壮举,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人间奇迹。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对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全面部署。为确保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摆脱贫困的县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完成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这3项重点任务,逐步实现由集中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常区长,请您谈一下孟津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本区实际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

【常涌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要抓紧提高“三农”工作本领。”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孟津辖10个镇、4个街道、270个行政村(社区),其中脱贫村60个,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一般村147个,脱贫户8684户23856人(含脱贫不享受政策户1973户5675人),监测对象1025户3018人(其中风险已消除400户1154人),是洛阳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的非贫困县区之一。今年8月份到孟津工作以来,我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为当前“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先后主持召开区政府党组(扩大)会议4次、区政府常务会议4次、专题会议20余次,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落实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对领导架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创新实施“领导小组+专班”工作机制,构建领导小组总揽全局、专班具体推进落实、行业部门通力配合、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全方位参与的格局,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与此同时,着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形成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新局面。

【主持人】:常区长,请您谈一下今年以来,您到脱贫村调研指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

【常涌涛】:为尽快熟悉情况,到孟津工作以来,除了查看相关工作资料、听取调度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人社、科工、卫健、住建等行业部门帮扶情况外,我坚持开展一线调研,遍访10镇4街道,深入宣讲中央和省、市“三农”政策,了解镇党委政府、行业部门、第一书记、帮扶人、村“两委”帮扶责任落实情况,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城关镇瀍阳村、白鹤镇长秋村等地,实地调研村庄污水管网路线、管网铺设和设施运营情况,详细了解防返贫动态监测、群众增收、帮扶措施落实、村集体经济收入等情况,要求镇村将农村污水治理与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厕所革命”等工作结合起来,一体化推进,建立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长效机制,并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具体整改要求。在送庄镇十里村、常袋镇东地村等地,实地察看园区建设和产品销售情况,要求镇村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持续做大特色农业,做强农产品深加工,带动农产品种植、加工、经贸等产业全链条发展,助力群众致富增收。

同时,我还重点关注分包的白鹤镇赵岭村(脱贫户36户94人,监测对象3户11人全部风险消除)、横水镇文公村(脱贫户132户423人;监测对象8户35人,风险已消除3户13人),二十大召开后,多次深入镇村调研并宣讲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部署,并与大家交流讨论。要求镇村干部结合高跷杂耍、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落实“联农助农”“户繁企育”等帮扶措施,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主持人】:常区长,今年以来,您主持召开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会议有哪些?主要围绕哪些重点工作进行部署推进?推进成效如何?

【常涌涛】:到孟津工作以来,先后主持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4次,研究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肉牛奶牛产业发展、扶贫项目资产运行、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等事项10余个;组织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各镇工作汇报会、专项债谋划推进会、供排水一体化工作推进会等20余次。

重点工作推进及成效方面:

聚力巩固脱贫成果,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有序实施衔接资金项目78个,着力兜牢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基础保障,全区脱贫群众、监测对象创业就业超9046人。

聚力农业产业发展,切实守牢耕地红线,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80.6万亩、5.63亿斤。“两牛”存栏总量达5.22万头,成功入选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区)。

聚力乡村运营管理,充分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发布招商项目75个,吸引省内外运营商、开发商80余家,积极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田园观光、文化休闲、科普教育等新业态,成功入选国家休闲农业示范县(区)。厕污一体化治理模式、“三定三分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等创新做法在全省、全市推广。

聚力乡贤返乡创业,以“13661”机制为抓手,构建“乡贤链+产业链”发展模式,全区返乡乡贤总人数达9044人,落地创业项目2993个,总产值达55亿元,带动就业7.5万人。开展“千企兴千村”活动,引进项目20余个,带动集体增收12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

聚力“三清两建”“三变”改革,累计清收集体资金6118.21万元,清收固定资产2.68亿元。建成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57个、村民自治组织114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达到21个。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集体增收690万元,得到全国人大调研组充分认可并推广。

【主持人】:常区长,今年以来,全区在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促进脱贫地区加快发展方面,重点做了哪些工作?取得的成效?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

【常涌涛】: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抢抓全省养牛大县(区)发展机遇,建成300头以上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区10个。截至目前,全区存栏奶牛1.6万头,年产鲜奶8.5万吨,奶业产值5亿元,综合排名位居全省前列。其中横水镇君荷牧业2500头奶牛养殖项目,带动1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增加收入。

二是全力做好转移就业。先后开展“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28场。针对脱贫劳动力,搜集门槛低、岗位需求量大的企业21家、岗位300余个,印制岗位推荐信8000份。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孟津”建设,培训脱贫人口、监测对象1282人次,脱贫群众、监测对象就业9046人,超过往年就业水平。

三是持续强化金融支撑。坚持发展生产投向,着力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放贷流程,截止10月底,新增贷款户数1065笔,贷款金额2367.9万元。设立5000余万元乡贤返乡创业发展资金,解决了乡贤返乡创业融资问题。抢抓政府专项债申报机遇,为农村污水处理等32个项目建设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四是坚决防止返贫致贫。从监测帮扶、产业就业、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等方面制定若干措施,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确保年度项目全部开工,资金拨付与项目建设同步。2021年“7.20”灾害损坏的34个产业项目已全部修复,脱贫户、监测受损农房已全部完成重建。全区2022年脱贫户人均纯收入为13628.3元,预计增幅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

【主持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换,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责任重大、影响深远。要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各项工作,做好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常区长做客“在线访谈”栏目。期待您的再次到来!

【常涌涛】:再次感谢主持人,感谢各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