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梨

发布时间:2012-11-30 来源:县文广新局

 

点击浏览下一页

 

  孟津梨味甜汁多,细脆无渣,形圆色红,故又称为“洛阳金桔”。清代时,孟津梨已有夏梨、伏梨、平梨、雪梨、五香梨、秋落白、马蹄黄等7个品种。现在已增至30多个品种。孟津梨主产于孟津县会盟镇及周边地区,古时曾为贡梨。这里地处黄河冲积滩区,土深肥沃,光照充足,排灌方便,适宜梨树生长。孟津梨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齐民要述》记载:“洛阳北邙,有张公夏梨,味甚甘,海内唯有一树。”孟津梨树面积过去多达3000多亩,后因黄河南浸,川区种稻,原梨树面积减少。进入90年代后,该县把恢复和发展孟津梨作为一项富县富民的重要林果产业,建立了万亩优质梨生产基地,1995年和日本农林水产交流协会在会盟镇建立了中日友好梨树示范园。目前,全县梨树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00余亩,年产量1000多万公斤,产品除满足本地需要外,还远销北京、西安、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喜爱。 
  孟津梨在洛阳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史。味甜多汁,细脆无渣,形圆色黄,被誉为"洛阳金桔"。封建时代,是洛阳地方官向皇帝进贡的主要名产之一。公元3世纪时,史书《广志》就记载着"洛阳北邙山有张公夏梨,甚甘,海内唯有一树"。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的《孟津县志〉载,当时栽培较多的品种就有夏梨、伏梨、平梨、雪梨、五香梨、马蹄黄等。1949年后,人民政府很重视这一历史名产的培植,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不断引进优良品种,接枝杂交,进行科学研究,目前发展到30多个品种。孟津梨每年都大量出口,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各地,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孟津梨品种很多,据专家调查有22个之多。天生伏梨,为孟津梨的当家品种,就是传说中的贡梨。别看样子不强,果点小,单果重200克左右,最大可达300克。果肉鲜美,汁多,味甜,石细胞少,质地细脆,落地即酥。所以又叫“雪花脆”,也叫“落花酥”。被誉为“洛阳金桔”。长得虽不周正,吃着确实香甜。果肉细腻,入嘴就化,更兼汁水多且甜,咬过的地方直往外流水儿,水儿滴到地上,能凝结成晶莹的糖粒儿。肉细、汁多、渣少、清脆、香甜、甘美,能让你把犁核都吃完,还舍不得丢掉。 
  现在这种品种很少,多是近年来引进的优质矮化品种,个大、色鲜、晶莹、味甜。加之科学种植和管理,梨农们坐果不久,就用纸袋把幼梨一个个套起来,这种生长在纸袋里的品种梨,既无病虫伤害,也无药物侵袭。较之“雪花脆”“落花酥”,品质就更好了,特别是生长在孟津老城铁炉的土地上,“叶图相似,其实味不同”,品质就更为上乘了。古人云:“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叶图相似,其实味不同”,“离其土,则失其味也”,“水土异也”。 
  孟津梨的发展几经起伏。“文化大革命”中梨树遭到砍伐,生产受到影响,收购量下降。1974年收购53.9万斤,1975年收购67.8万斤。1976年收购88万斤,较1963年下降33.4%。1977年,仅收购12.2万斤,优势受挫。1979年后,随着生产责任制的全面实施,梨树实行承包,平均分树到人,但因承包期限偏短,承包者重收益,轻管理,有的毁树种田,使梨树面积逐年减少。金县原有梨树面积3000多亩,1982年为1347亩,1983年为1119亩,1984年为830亩,1985年仅存692亩。大部分梨园树萎枝枯,病虫害严重,濒临绝种,孟津梨的优势,再次受挫。 
  为了重新开发孟津梨,县林业部门曾派人到河北省著名产梨区赵县学习经验,回来后,采取边研究、边规划、边实施的办法,进行育苗。1980年,开始嫁接,同时整顿完善了梨园承包责任制,延长承包期、建立万亩丰产梨基地。 
  孟津开发商品梨基地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老城、平乐、送庄、白鹤、朝阳等5个乡内的地形、地貌、土壤、温度和降水量都完全符合梨树适生区的要求。特别是大于10℃的积温高出适生要求,其稳定通过10℃积温的平均日期是3月31日和4月1日,较其他地区为早,这里的实际温差高于适生要求2.5℃,这一重要因素,使孟津梨能够早熟品优。4月下旬,孟津有一相对多雨阶段,旬雨量为28.6毫米,这对梨树生发新梢,幼果膨大极为有利。加之中州、黄河两渠的水利条件,完全能够满足梨树生长的要求。土壤的构成及养份供应条件。孟津属上中等梨的高产优质地区。 
  技术力量方面,有果树农艺师3人,助理农艺师5人,园艺技术员5人,农民技术员100多人。1980年,县林科所从19000株梨树中,选出优良单株4株,在22亩密植速生园内通过嫁接、育苗等试验,至1983年实现了“一年栽树、二年挂果”的计划,亩产1400公斤。1984年亩产梨5530公斤,每亩收益2000元以上。 
  开发孟津梨业生产,建立商品梨基地,在社会条件、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
 

(李丰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