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访牡丹

发布时间:2023-04-28 来源:洛阳日报

青砖高门,石雕木镂,曲径回廊,庭院深深。石台阶,窄巷子,古树,石碾。日光的影子是慢的,连空气都是古老的,时光仿佛一直窖藏在这里。老木门吱呀一声,让人疑心,从门后走出来的,会是一位曳着绣襦罗裙的女子。

这是洛阳北邙山上的古村落——魏坡。

牡丹与魏坡有缘,“魏紫”之名即源于此。她原长于山中,仙姿为樵夫所见,移之魏坡相府,养于水中之洲,愈发花硕色奇。若要拜访,须解兰舟,扬芳楫,穿云雾,登蓬莱之岛。此事被钱惟演、欧阳修描绘得浓墨重彩,魏紫遂有“花后”之称。“魏家姊妹知人意,先试春风半面妆。”“前身应是唐宫女,犹记昭容双袖垂。”她的高贵与美丽在诗篇中演绎成一曲牡丹的传奇。

房回路转。庭院里,小径边,时有牡丹一簇,浅粉深红,浓淡相宜。温情的阳光斜过屋檐笼过来,光点跳跃在花叶上,清风一摇,更是笑靥可人,顾盼有情,甜甜的芳香就一波一波地涌来。

多情的牡丹,开在温静的古村里;古村,养在邙山宽厚的摇篮里。可是,水呢?岛呢?兰舟呢?仙姝呢?

朋友笑:莫非你想拜会千岁花后?

我不由也笑。古村使我恍惚间穿越了。想见宋时芳影,就跟想面见欧阳公的鬑鬑胡须与盈盈府步一样,不是痴是什么?

古村留给游客,魏坡人在新村里盖了更宜居的楼房小院。路边,盛开的牡丹花更多,和菜园的葱绿一起描绘着农家春天的富丽。

一户人家正在办喜事,人来人往,喜气盈门,宴席的香气溢得老远。婚礼就布置在门前,拜天地的桌上,摆着一大束鲜艳的牡丹花,含露带笑,馥郁迎人。

新郎俊朗,新娘美丽,真是一对璧人。司仪说:“邙山水土好,养花亦养人。你看新郎,英俊善良,胜过姚黄;你看新娘,美丽大方,魏紫一样。他们在培植牡丹的过程中结缘,以后的日子也一定会像牡丹花一样富贵吉祥!”

喜公公喜婆婆胸前戴着花,笑意掩不住。有人逗他们:“地里种着牡丹苗,家里又娶来牡丹花,以后的日子呀,净捋着胡子喝蜜了!”周围一片笑声。旁边看热闹的人说,这家种着五六亩好牡丹,每年都能卖上好价钱。

五六亩牡丹?我的眼前,顿时漾起一片浩瀚的花海,心里又痒了起来:能不能去看看牡丹田?

朋友是当地人,哈哈一笑:这容易得很!这附近几个村都有人种牡丹。路边全是牡丹田,你可以使劲看!

村外田野,果然有大片的牡丹田,牡丹枝壮叶茂,绿色直起伏到远方。小片的黄菜花和绿麦田倒成这件绿衣上扣子一般的点缀了。可是,花呢?正是牡丹芬芳时,一朵花儿也不见!

田里有位妇女,戴着帽子,一边锄地,一边随手掐掉什么,扔在路边。呀,一朵牡丹花苞,已咧开红嘴了。

好不容易有朵牡丹,为什么还要掐掉呢?

听见我们的问话,锄地的妇女直起腰,笑起来,轻声细语地解答我们的疑问。

原来,花籽种出的牡丹苗,只会开单瓣白花,三年以后,要嫁接,想要啥品种,就嫁接啥品种,才能变成洛阳红、赵粉、火炼金丹……等接穗发了芽儿,送进地里去育苗。两年后,移到大田去定植。再养三五年,才能出售。一年枝条长一尺,剪八寸。这些半人高的,养了六七年了。牡丹本可以年年开花的,但它舍命不舍花,一旦开花,就不养枝了。因此,花田里,是不让牡丹开花的,年年初春,都要掐一遍蕾。

哦,怪不得牡丹深沉地绿着,原来是在养精蓄锐啊。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只有甘于寂寞,静心修炼,才能花开灿烂,收获芬芳。这个道理,牡丹懂得,花农也懂得。

她家的几亩牡丹,走的也都是网上销售,不愁卖,客户全国各地都有,广东那边每年都买好多。牡丹是在秋天才卖的。秋天的牡丹,咋种都好活,去土装箱,网购走几天没事。用催花技术,春节就能开花,一棵能开十来朵。

养花比种庄稼可操心多了,就跟自家姑娘一样,是捧在手心里娇生富养长大的。看着她一天天长高长大,想到她出嫁了,开花了,美丽又幸福,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村妇爱笑,笑起来让人想起四月暖阳,暖阳里田野辽阔,平地沟壑间牡丹盛开,蕴藏着无限的希望和生机。我不再遗憾未见千年仙容了,我已看到了邙山上最美的春色。

她说,田里有些掐蕾时漏掉的花,你们喜欢,可以摘一些,回家用水养过来,能香好多天。

我们散在牡丹田里,各找到七八朵半开的花。红的、粉的、紫的,捧在手里,像抱着满怀春光,一路明媚,一路芬芳。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