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区聚焦“老事”,用心用情用力运用好红色资源,厚植党建根基,助推高质量发展——基因传承好 红色动能足

发布时间:2022-09-19 来源:洛阳日报

滚滚黄河东流水。

位于孟津区白鹤镇的白鹤渡口,屹立着一块“解放战争陈赓谢富治大军渡河处纪念碑”。正是在这里,发生了一个载入史册的动人故事——1947年,陈赓、谢富治率领陈谢兵团沿黄河渡口强渡黄河成功,为夺取解放战争全面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由此向东不远,便是抗日战争碉堡群遗址。人们在欣赏黄河湿地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革命遗址、红色印记所带来的心灵震撼。

孟津地处中原腹地、黄河岸边,地理位置重要,是一方炽烈的红色热土,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和历久弥新的红色文化,留下了令人神往的红色故事。近代以来,孟津热血青年和仁人志士投身革命,在党的领导下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如何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这些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点燃“红色引擎”,激发“红色动能”?

这是一个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近年,孟津区把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研究、来推进,系统开展发掘保护、社会宣传、红色旅游等工作,充分体现红色文化,精彩阐释红色价值,全面激发红色动能,让区域内的红色基因绵延赓续,焕发新的光彩。

打造“红色矩阵”。孟津区共有10个镇、4个街道、131个行政村被列为革命老区,共有革命遗址50余处,涵盖组织领导机构及重要会议旧(遗)址、重要战斗旧(遗)址、人物故居、纪念馆(堂)、烈士陵园等。从朝阳烈士陵园到中共孟津县委诞生地、中共孟津县委第一任书记任春华纪念馆(如图),一路体会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从黄河生态廊道到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再到孟津区小浪底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沿黄河感受峥嵘岁月……该区紧扣区情实际和地域历史,分层深挖活用本土红色资源,实现红色教育基地穿点成线、连线扩面,形成了党员身边的“锤炼场”。

做好“营养套餐”。孟津区不断加强党在孟津历史的研究,注重面向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分类推进学习教育,牢牢把握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创新性开展各具特色、各有主题的活动,在内容展示上,从旧址的复原到老物件的重现,无一不展示红色精神;在展现形式上,既有重温入党誓词等常规仪式,也有河洛大鼓、情景剧等声情并茂的特色活动,更有采用全息投影等多媒体技术的创新活动,红色基因被活化为可听、可看、可感、可触的精神食粮。

凝聚“红色动能”。孟津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文化内涵,做好“红色+”文章,努力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热情,让红色资源成为推动孟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小浪底镇庙护村是孟津全境解放后的第一个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如今,这里正打造集红色研学、红色教育、党建培训、廉政教育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力开展“乡村休闲+红色文化”特色旅游,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让庙护村成了当地有名的“打卡地”。“革命先辈当年期待的美好未来,就是我们的今天。接续奋斗是最好的纪念!”一名市民参观后感慨地说。

“红色孟津欢迎您!”孟津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红色资源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孟津将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时代意义,开发红色旅游线路,探索红色旅游的沉浸式表达,让党员群众从中感悟信仰的力量,激发出巨大的红色动能,奋力创造出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