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刘秀这样教子

发布时间:2017-08-14 来源:中国孟津网

  光武帝刘秀出生于南阳一个普通的地主家庭,是东汉王朝的开国之君。他接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曾经到长安的太学之中学习。建武五年(公元29年),天下尚未统一,刘秀就已经在洛阳城南开阳门外修建起了太学。至于对自己子弟的教育,刘秀就更为重视了。
  有一次,刘秀给太子选任太子太傅。群臣都秉承皇帝的意思,推荐了太子的舅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博士张佚立即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光武帝非常赞赏,说道:“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于是他就拜张佚为太子太傅,同时任命学者桓荣为太子少傅,并给予很高的礼遇。
  太子刘庄自幼聪颖,光武帝非常注重对刘庄的培养。刘秀本人是一个非常勤政的皇帝,他对刘庄的教育首先就是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刘秀每天很早就上朝,一直到下午才结束。然后,他就召见大臣们研究问题,探讨儒家经典,往往到深夜。太子看到父亲如此勤劳,就劝说道:“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光武帝的回答是:“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这就是成语“乐此不疲”的由来。
  刘秀一生经历了漫长的戎马生涯,也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战例,比如昆阳之战以少胜多堪称典范。但是,刘秀认识到,将来即位的君主必须是一个善于守成的君主,要给天下以休养生息之机,而不可穷兵黩武。有一次太子问起有关战争的事情,刘秀答道:“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这里刘秀借用了过去卫灵公问孔子军阵之事,孔子却回答以礼乐的故事,告诫太子将来治国,不可依赖暴力,而是应该以德治国,以礼治国。
  普通百姓出身的刘秀也十分节俭,憎恶奢靡。登基之后,他一直住在前朝留下的宫殿里,并没有进行扩建。到了建武后期,刘秀开始对洛阳城进行改建的时候,也是把太学、明堂、辟雍、灵台等对国家政治生活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礼制建筑放在了首位。他极度反对厚葬,晚年时下令说:“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车茅马,使后世之人不知其处。太宗识终始之义,景帝能述遵孝道,遭天下反复,而霸陵独完受其福,岂不美哉!今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裁(才)令流水而已。”说古代的帝王都能简葬,后世都无从寻找,这才是最完美的。所以,他下令自己将来的坟墓不需要太大,也不需要太多的陪葬品。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光武帝刘秀去世,当年三月下葬原陵。今天,人们一般都把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的“刘秀坟”作为原陵,但光武帝原陵到底在哪里,有待考古发掘给出最终的答案。
 

(张道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