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区:“第三卫生间”成标配 “小细节”彰显“大文明”

发布时间:2023-01-11 来源:区城管局

“‘第三卫生间’太实用了,设计特别人性化!”昨日,带着1岁的孩子到洛阳市孟津区龙泉谷湿地公园玩耍的李敏感慨地说。曾经,李敏一直为带娃外出找不到地方换尿布而苦恼,“现在,只要找到‘第三卫生间’,打开尿布台,就能轻松解决。”在公园的公共卫生间里,她一边说着一边演示。

1673398944658052014.jpg

“我们家老大是个5岁的男孩儿,带他上女厕所难免有些尴尬,别人会有意见。让他自己去男厕所我又不太放心。现在有了‘第三卫生间’,就完全不用担心了。”一旁的魏女士也插嘴道。

近年,不少孟津区居民发现,城区许多公厕悄然出现了“第三卫生间”,也被称作“中性卫生间”或“家庭卫生间”。“第三卫生间”是在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使用的卫生间,既可以避免家长带小孩上厕所出现男入女厕、女入男厕的尴尬场面,也保护了其他人的个人隐私。

1673398993155054718.jpg

如厕问题虽小,却关乎民生,反映城市文明程度。为让居民“方便”之事更方便,自2019年以来,孟津区大力推进“公厕革命”,新改建公厕40余座,大多配备了“第三卫生间”,“第三卫生间”真正成了城市公厕的标配。

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的过程中,孟津区在改造小区内配备设置“第三卫生间”的公共卫生间,在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卫生间对残疾人卫生间进行提升,配备“第三卫生间”的相关设施,满足群众的需求。

针对新建居民小区,孟津区把配备设置“第三卫生间”的公共卫生间建设作为新建小区规划审批的必建公建配套设施,要求在小区内居民活动较为集中的地方设置公共卫生间。截至目前,规划建设的39个新建小区,每个小区均配备了1至3个“第三卫生间”。

“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孟津区已实现新建公厕全部设立‘第三卫生间’,老旧公厕通过升级改造逐步增设‘第三卫生间’。”孟津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走进桂花西路的公共卫生间,“第三卫生间”标志清晰可见,门前设有专门的无障碍通道。虽然面积不算太大,但“第三卫生间”里各项“装备”一应俱全:带扶手架的坐便位、小便位、洗手池,带安全扣的尿布台、婴儿座椅,墙壁上安装有紧急呼叫器,洗手池的高度和设计均适合坐轮椅者和儿童使用。

家住附近长华社区的林老伯经常出门活动时在这里如厕,因有腿疾,他行动不太方便。但在下蹲困难、无人搀扶的情况下,他通过抓住马桶两侧的安全扶手,就能轻松如厕。“‘第三卫生间’就是方便!”林老伯说。

3.jpg

当前,孟津区在推进邻里中心建设、社区体育公园建设过程中,把“第三卫生间”建设作为重要一项,全力实现文明创建与城市提质相结合。

在吉利街道东杨社区,邻里中心、党建游园、儿童游乐场、篮球场等各项配套十分齐全,居民们生活在其中幸福感十足。去年,小区西侧新建了“第三卫生间”,权女士常常推着坐轮椅的老父亲,从无障碍通道走进卫生间如厕。“社区里建起‘第三卫生间’,我们的幸福感更强了!”她说。

事儿小意义大,“第三卫生间”满足的是群众需求,体现的是城市服务的人性化。今年以来,孟津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用“绣花功”雕刻城市细节,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确保“第三卫生间”建好更要用好,真正让其发挥作用,更好地服务特殊群体,彰显城市温情。

按照“一厕一策划、一厕一景观、一厕多功能”的建设理念,在做优做美有限公共空间的同时,统筹优化布局,因需拓展公厕服务功能;对城区共77座公厕实行专人管理,全天候保洁,及时对“第三卫生间”的设施设备进行保养维修,做到管理有对象、监督有专人、问题有解决;在社会层面加强宣传和引导,扩大“第三卫生间”在公众当中的知晓度,让大家知晓“第三卫生间”的存在和功能;在公交站牌、公园、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设置160余处指示牌,方便群众就近找到公厕……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孟津区持续加强公厕建设,推进常态化、精细化管理,全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不仅体现在发展的速度上,更体现在人文的温度上。让群众实现‘如厕自由’,也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孟津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孟津将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常态长效开展,持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品质,从人性化服务角度出发改造提升公用设施,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撰稿:乔磊 审核:郭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