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孟津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四个最严”为主线,以巩固省级食品安全县为总抓手,以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为导向,以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力度,我区食品安全状况持续向好,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显著提升。现对照《河南省食品安全县(市、区)评价标准细则》(2020年版),对我区2022年食品安全工作情况进行自查,自查情况如下:
一、2022年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一)孟津区食品安全整体状况
孟津区于2020年被省政府食安委正式确定为“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两年来,孟津区始终以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标准狠抓食品安全工作,全区食品安全状况持续保持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食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8%,两年来全区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连续两年被洛阳市食安委评为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二)坚持党政同责,食品安全保障有力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专题研究推进党政同责细化落实,推动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一是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府民生实事,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二是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孟津区党政领导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等文件,进一步压实了食品安全责任,同时区政府食安委印发了《孟津区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建立健全分级分层精准防控末段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地落实方案》,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三是区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权重占5%,严格落实《孟津县食品安全“否决”实施办法》,对各镇(街道办)年度食品安全工作、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一票否决”。
(三)严格实施全过程监管
1. 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加强体系建设,实现从农田到餐桌“无缝接轨”。2022年区政府制定了《洛阳市孟津区深化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为落实食品放心工程方案,各相关牵头部门制定了14个食品放心工程的专项方案,为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加强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实现从农田到餐桌“无缝接轨”。严把产地环境安全关,进一步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广使用,2022年将116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试行范围,逐步探索试行电子合格证,扩大电子合格证使用范围。加大各类种养殖生产主体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注册和数据录入工作,全年新增追溯主体52家,完成全年注册任务量的102%。对2家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进行整治,对17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进行土壤监测。孟津菜心、孟津桃、孟津大樱桃3个产品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已获批。截至目前全区绿色食品总量达到21家39个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2个,认证总量位居全市前列。严把粮食收储质量安全关,全区已收购粮食品质良好,未发现超标粮。严把食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关,生产环节,按照全年工作计划开展日常监督检查,达到企业全覆盖、检查项目全覆盖,按照上级部署开展专项整治8项,全年共检查企业74家(含小作坊10家)、352家次,发现问题企业24家,整改24家。全区64家食品生产企业、10家小作坊全部实行“6S”规范化管理;经营环节,在130家超市、学校、中型以上餐饮企业等单位推行食品安全二维码追溯系统。45家大中型超市、816家食品小经营店和2164家餐饮服务企业实行“6S”规范化管理。在餐饮单位推进“互联网+”智慧监管,全区2164家餐饮单位实施“明厨亮灶”的1658家,其中敞开式展示710家、透明式展示662家、视频式展示91家、互联网式展示195家,实现“明厨亮灶”达标率76%。针对医院、养老机构、中小学、幼儿园、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单位食堂及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实施率均达到100%。
2. 实施集中攻坚,提升治理效果。一是开展食品“三小”单位治理。加强“三小”登记备案管理。对符合条件的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严格依法登记,小摊点依法备案,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保持食品“三小”登记备案率100%, 规范“三小”生产经营行为。督促“三小”生产经营主体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原辅料采购查验、索证索票、生产加工过程控制、产品贮存和销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剂使用、产品购销记录等各项食品安全制度,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2022年共检查小经营、小餐饮店共5302家次,检查小作坊40家次,小摊点62家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20份。2022年共查处食品小经营店、小餐饮、小作坊食品违法案件128起,结案102起,罚没款总额13.149万元。二是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严厉打击制售“三无”、假冒、劣质、过期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站、协管员在隐患排查、协助执法、宣传引导等方面作用,培养食品安全“吹哨人”。 三是推进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1、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市场监管部门和教育部门每年组织开展春秋季、中高招期间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联合执法行动;2、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市场监管局及时将学校食堂检查中存在问题向教育部门通报,共同督促学校食堂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问题整改。3、不定期开展巡查。区教体局结合疫情防控和学校食堂联合评价,对学校食品安全等工作开展了4轮督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目前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区市场监管局对全区123家学校(幼儿园)食堂检查396家次;督促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安装并使用“豫食考核APP”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四是实施网络食品“净网行动”。摸清食品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的数量、经营状况等基本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排查发现的无证、套证、未在实际经营地经营或使用假证从事网络食品交易的,要及时制止严厉查处,并通报所在的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下架产品。全区共有入网商户415家,已实地核查线下门店415家,检查415家,发现整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69个。检查网络食品经营主体129家次,已全部建立台账,切实督促网络食品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四)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效能
1. 强化食源性疾病风险监测。全区10个乡镇,4个街道办全部设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达到监测点设置100%全覆盖;食源性疾病监测医疗机构,覆盖全区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乡镇卫生院100%全覆盖。
2. 强化食品安全抽检检测。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整合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等食品检测职能,成立洛阳市孟津区检验检测中心,加大食品抽检力度。2022年共完成食品抽检1830批次,检验完成1830批次,检验合格1808批次,完成全年任务的122%,合格率达到98.8%;开展食品快检2891批次,及时发现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3. 建立“互联网+监管”智慧平台,提升监管水平。建设“行政执法多媒体指挥调度平台”,为执法人员配备高清执法记录仪,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现行政执法现场监控指挥调度;建设“互联网+食品安全追溯数据平台”,加强肉类、蔬菜等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推进超市、学校、中型以上餐饮企业等团体消费单位建立信息化追溯体系。目前已在全区110家超市推行食品安全二维码追溯系统,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价格标签上的二维码,快速、便捷地查询蔬菜、水果、糕点等食品的相关溯源信息;建设“市场监管互联网监管平台”,对33家食品生产企业、80余家餐饮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网络实时监控,安排专人定时查看监控视频,在线巡视生产车间、餐饮单位厨房、洗消间、仓库等场所,及时指正不规范行为,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就近调度执法人员现场调查处理,倒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食品监管信息化水平。
(五)密切协作配合,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检察机关、法院、公安机关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健全线索传递、案件移交、鉴定检测制度,定期开展会商,及时做好涉刑案件移送工作。2022年,全区共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74起,结案141起,罚没款总额39.594万元。公安机关办理食品安全刑事案件1起。
(六)多措并举,实现社会共治
1. 加强宣传教育。围绕“共创食安新发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主题,扎实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培训会,邀请食品安全方面专家,现场宣讲常见食源性疾病的防控知识,接受群众咨询。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和“你送我检”实践活动,现场检测群众购买的蔬菜、水果等产品。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场、进农村、进企业等五进活动,将食品安全知识带入基层。宣传周活动期间,举行集中现场咨询宣传活动15场,悬挂横幅38条、制作宣传展板 45块、设立咨询台14台次,发放宣传材料 2600多份,接受咨询人数2700多人次。在区中心广场、休闲文化广场、河阳广场的3个大电子屏幕上循环播放食品安全宣传视频,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加大培训力度。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培训,通过APP系统,全面推行食品从业人员线上学习考核。全区食品生产企业通过“食安员抽考”平台进行学习考核,全年组织企业食安员考试10次,抽考企业57家次,抽考人员281人次,合格人员281人次;全区餐饮单位通过“豫食考核” APP系统进行学习考核,目前,共注册管理人员387人、从业人员3678人、全年参加培训考试8973人次。
3. 完善投诉举报途径,强化社会监督作用。整合完善12331、12315等投诉举报热线,设立统一投诉举报电话,开通网络投诉平台,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信息公示栏等载体向社会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网络投诉平台24值班值守,确保回复率、有效处置率均达100%。出台《孟津县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办法》,明确奖励范围、奖励金额、申领程序和举报人保护政策,设立举报奖励资金,鼓励群众广泛参与食品安全监督。
4. 创新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区政府食安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区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的通知》,旨在加快我区食品安全保险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加入食品安全责任制保险的优势,提高食品安全事故易发领域和风险较高环节参保率。参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由保险公司先行赔付资金,有利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转移风险,发挥保险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参保单位75家,累计保费达到11.66万元。
5. 健全诚信体系,推动多部门联合奖惩。一是制定了《孟津县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对食品领域的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将食品严重失信主体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二是从严审核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从严控制生产许可证发放,对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等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并及时在相关网站进行公示。三是实行食品安全“红黑榜”制度,覆盖全区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二、存在问题
通过努力,我区在食品安全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对照“四个最严”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监管队伍技术力量仍显薄弱,老龄化严重。二是全民食品安全意识整体不高,社会氛围不够浓厚。三是食品安全压力下沉不到位,村级责任需进一步夯实。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区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下一步,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扛稳食品安全政治责任,持续提高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切实维护全区人民“舌尖上的安全”。一是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继续开展产地环境净化、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攻坚、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校园食品安全守护等专项行动,巩固食品安全创建成果。二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实施监管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推进“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水平。三是健全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系。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统一归集管理和共享,加大对失信食品生产经营者联合惩戒力度。五是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加强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和预警。加大抽检监测力度,扩大抽检覆盖面,强化不合格食品跟踪抽检核查处置。六是聚焦疫情防控食品安全、“一老一少”特殊群体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推进大数据等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孟津区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1月10日
(撰稿:于朝阳 审核:杨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