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资源内涵丰富,既包含由土地、森林、农田、房屋等实体构成的物质资源,也涵盖由乡村独特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风土人情等构成的非物质资源。然而目前,乡村资源由于存在底数不清、数据散乱等问题,导致大量闲置资源无法有效开发,制约着乡村资源的价值实现。针对这一问题,常袋镇积极构建科学的乡村资源分类体系、盘点乡村资源家底、全面调查挖掘现存及潜在的资源。
近期,为进一步推动乡村运营,发展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常袋镇对乡村基础设施、土地资源基础、特色资源情况等七大项32小项乡村资源进行调查,充分挖掘乡村潜能,为乡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镇乡村基础设施齐全、全域覆盖,区位交通便利,小浪底旅游专线过境8个村与小浪底专线相接,村内道路网、道路硬化率达85%以上。可利用土地资源富足,闲置集体建设用地150余亩,可做休闲农业用地的土地5200余亩,闲置宅基地180余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主要林果为葡萄、软籽石榴、大粒樱桃、车厘子等。特色资源有基础,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历史文化有半坡村建北区委旧址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村史馆,马岭村乡愁馆,石碑凹村石守信家族墓地、武则天后花园等,豫西建筑风貌、民俗在这里传承,德马体育小镇、樱桃种植基地、洛阳石榴公园、牡丹种植基地、工业园区等在这里扎根。人才济济,民间艺人200余人,资产500万元以上的在外企业人20余人。
下一步常袋镇将在如何梳理、撬动乡村资源、布局业态、寻找投资、创新旅游消费场景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上下功夫。把分散的、碎片化的资源整合起来,发挥市场主体、企业主体作用,政府引导、政企协同,以产业为抓手,打通乡村跟外部资源和市场的通道,将乡村资源优势的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条拓展延伸,实现资源变资产、变资本。
(撰写:许玉茹 审核:张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