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就抓住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今年以来,孟津区送庄镇深入贯彻市委“151”工作举措,坚持“三个结合”、聚焦“三个重点”,培育“三种模式”,建立“三个支撑”,抓实“五星”支部创建,奋力开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一、注重“三个结合”
一是顶层设计相结合,同规划。把“五星”支部创建与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相结合,“双向发力、融合推进”,在“151”工作专班的基础上,成立“五星”支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送庄镇“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方案》,组建五个工作专班,细化内容,挂图作战,积极推进。二是示范引领相结合,同创建。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达标村的实际情况,将乡村运营和“五星”支部创建融合推进,选定十里头、朱家寨、清河新村等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和创建先行村。三是制度机制相结合,同推进。在工作机制上把“五星”支部创建与乡村振兴工作同谋划、同考核,系统推进,定期同步听取汇报、定期设定主题观摩、定期组织分析研判,把乡村振兴具体项目融入到“五星”支部创建目标细则,真正实现“五星”支部创建引领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党建与乡村振兴“双提升”。
二、聚焦“三项重点”
一是聚焦“三清两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目前全镇已完成9个村“三清两建”任务,第四批8个村正有序推进。清资产摸清了家底,共清收集体资金313.56万元,清收固定资产803万元,核减村级债务90万元,清收集体建设用地238亩,清收集体农用地636亩,清收集体林地167亩;废止合同169份,规范合同262份;清村霸弘扬了正气,依法打击1人,批评教育139人;清矛盾解开了疙瘩,共排查矛盾问题490起,化解矛盾460起。“两建”树立了规矩,各村制定了集体“三资”发包公开竞标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解决了机井管理难、合同签订乱、产权交易“怪”等问题;完善细化“四议两公开”议事制度,将集体资产的处置的决定权交给群众;健全了“一约五会”组织机构,形成了“党支部+群众性组织”自治工作模式,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二是聚焦乡村运营,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我们用“运营理念”规划乡村建设,结合镇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谋划了5个运营项目,面向社会招募运营商。目前,杭州趣村游文旅集团公司与我镇签订了牛家古寨乡村运营合作议向,项目概念性规划设计已经启动。坚持特色品牌创优、产业载体培育、农旅融合发展、乡贤引领共建,结合各村实际,选准主导产业,推动“一村一品”,以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乡村运营。紧扣万亩设施农业“菜篮子”、十里香、洋丰农业园区“果盘子”、畜牧牧业“肉案子”,为送庄社区、梁凹定位为设施农业大棚发展村,为西山头、东山头定位为桃产业发展重点村,为清河新村定位为蔬菜种植试点村,为十里头、朱家寨村定位为农旅融合提升村。
三是聚焦“三变”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资源变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富民,按照“资金项目化、项目资产化、产业特色化”原则,通过“村集体自筹资金+帮扶单位支持资金+脱贫攻坚引导资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等多种形式,谋划建设了营庄仓储物流、东山头冷库、清河凤台太阳能、送庄集体经济大棚、白鹿五村联盟大棚等一批资产收益项目,2021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00多万元,17个村(社区)年收入均超过10万元。农民变股民,建立“双绑”机制,实现多方共赢,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建立市场主体与农户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小农户带入了大市场。全镇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公司8家,标准化农业示范园12个,农业专业合作社30余家,幅射带动农民1.5万人,形成了上联市场、下联农户、多方共赢的局面。
三、培育“三种模式”
围绕培育“一村一品”,我镇根据送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和文化脉络等要素条件,研究确立三种发展模式。一是以孟扣路沿线为重点,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以孟津多彩长廊田园综合体为龙头,依托洋丰百果园、十里香果蔬产业园、春雷现代农业园等经济实体和牛家古寨、负图沟域等文化遗址,着力建设农文旅融合示范区,把十里、梁凹、朱寨、负图四个村支部定位“四星、三星”支部创建村。二是以梁跃路沿线为重点,打造“集体经济+特色产业”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模式。以送庄社区特色果蔬产业基地、白鹿西山头鲜桃园、清河羊肚菌基地为主,坚持“有特色、上规模、高效益”的思路,着力建设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把中部5个村支部定位“三星”支部创建村。三是以服务循环经济发展为重点,打造“循环产业+、生产生活+”等三产服务辐射发展模式。围绕循环经济园区,发挥人口集聚优势,着力建设三产服务辐射示范带,把周边护庄、卅里、裴坡、后沟四个村支部定位“两星”支部创建村。通过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推动“三星”支部成片,“四星”支部,“五星”支部不断涌现的练好局面。
四、建立“三个支撑”
一是在人才保障上下功夫。实施乡贤返乡创业工程,瞄准创业族、返乡精英群体,建立了120人的送庄乡贤库,将乡贤创业项目同步纳入“万人助万企”活动,落实项目首席服务、“一贤一专班”服务机制,建立乡贤联谊会,定期举办活动,激发乡贤创业激情。目前,已成功对接乡贤创业项目8个,带动就业2000余人。实施科技人才引进工程,依托农发科技公司培育推广西瓜、甜瓜新品种,助推全镇瓜果产业走向高端;与河南农大果树专家达成协议,定期到我镇白鹿桃园开展技术指导;引进农学研究生李治强,带动全镇葡萄产业发展。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依托我镇特色农业基地,组织新兴职业农民培训10余次,帮助农民从农业“技盲”转变为“技术流”,成功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二是在资金保障上下功夫。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落实乡贤创业帮扶资金,今年以来扶持乡贤创业项目11个,争取基础设施项目4个、修建道路3公里,争取移民政策资金5000万元推进了清河新村人居环境的提升。申请债券项目支持,申报了牛家寨旅游基础设施6500万元建设资金项目,谋划了人才公寓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农村整村授信,目前有7个村已进行了整村授信,3个合作社已与相关金融机构达成了信用等级承诺。
三是在机制保障上下功夫。建立工作例会机制,每周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议,听取班子成员、包村同志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帮助各村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建立工作考核机制,把“五星”支部创建列入到全年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考核,细化具体事项分值,坚持月度观摩,季度考评,年终汇总评出名次;同时,按照乡镇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在机关支部开展“五面红旗”争创活动,激发机关干部队伍活力。建立工作督查机制,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形式,定期督查,确保工作扎实开展。
(撰稿:王宏灿 审核:谢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