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区会盟镇依托“固定课堂”,增强农村党员理论素质。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作用,在陆村、上河村等村采取举办培训班、上党课等形式进行培训,分类确定政治理论、时事新闻、生产技能等小专栏,融政策性、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更加贴近农村党员思想和生活实际。
依托“流动课堂”,提高农村党员技术水平。通过“科普之冬”、“科普活动月”等活动,组织协调科协、科技局等科技推广部门共同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和科技普及工作,在吕村、铁炉村两村把具有梨树种植与养护知识的专家和协会中的专家能人组成流动授课团,深入到田间地头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难题。
依托“基地课堂”,培养农村党员实践能力。以东良、小集建立的蔬菜、养殖示范基地为依托,采取现场指导方式,手把手传授技术,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既让农村党员学到农业科学技术,又提高他们示范推广能力和市场经营能力。
依托“远教课堂”,增长农村党员创业本领。在李庄、双槐等村积极整合党建资源,利用远程教育站点,通过集中播放、个别点播、上网查询等方式,组织党员、群众收看科教片、实用技术片等,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引导农村党员群众依托优势主导产业创业致富。
依托“技能课堂”,拓宽农村党员就业渠道。在老城、下古、台荫等村围绕市场需求,把实用技术作为党员技能培训重点,采取分清层次、因材施教的方法实施培训,对要外出务工的,主要开展加工制造、家政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对从事种植、养殖专业的,主要开展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技术、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
截止目前,我镇已通过五大课堂,开展课程20余次,培训农村党员500余名,种植孟津梨10000余亩、银条600余亩、花椒800余亩。
(撰稿:和娜娜 审核: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