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孟津区会盟镇中心卫生院,会盟镇居民赵某刚刚做完胃肠镜下息肉切除手术。
而在几年前,当地多数居民一旦患病,情愿跑到几十公里之外的市医院。催生这一变化的背后,是2021年启动“医共体”新政,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而乡镇卫生院医保报销比例高,就诊费用也相对减少,真正实现了“少跑路、少付费”目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2020年3月,赵某在市里面医院做胃肠镜镜检查出胃部和结肠均有息肉,当时医生建议住院行内镜下手术切除,家庭本不富裕的他,经询问手术费用需要近万元后,决定放弃手术治疗。
今年5月份,赵某的家属听说会盟镇中心卫生院可以开展胃肠镜检查了,就多次到医院咨询,最后决定就在这里治疗这搁置已久的疾病。治疗期间,赵某发现,除了卫生院医生,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的消化内镜室主任许凌云也全程参与他的诊疗,这让他喜出望外。结账时,赵某除了享受门诊统筹报销外,还享受了打折优惠,合计花费不到一千元。
孟津区卫健委主要负责人表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以来,该区探索成立了以孟津区人民医院为医共体总医院,下设医共体总医院直属院区、吉利院区、中医院区、综合院区四个院区,全区5所二级医院、5所民营医院、12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74村卫生室为成员的紧密型医共体架构。该区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将“优质医疗资源、优秀人才”下沉到乡镇分院,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
张晓辉就是在“医共体”建设开展后,从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下沉到了会盟中心卫生院,担任专职副院长。张晓辉说,通过前期不断努力,会盟中心卫生院建起了全区唯一的镇级急救站,牵头医院各科室专家定期来开展坐诊、义诊、巡诊、业务查房、疑难病例会诊、业务培训讲座等帮扶,提高了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规范化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力,急危重症病人随时到院或远程会诊。会盟卫生院不仅满足了全镇群众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需求,还常规开展临床麻醉及外科、骨科一二级常规手术,逐步开展了脑卒中静脉溶栓、内镜下消化道息肉电凝、电切术等新技术新业务,而这些临床业务以前在乡镇卫生院是没有医疗条件开展的。
“数字不骗人,我们医共体推进的成效从诊疗人次就能看得出,2021门诊人次达54509人次,较2020年上升21%;出院病人2908人次,比2020年上升34%;全年开展外科手术68台次,是2020年29台次的2.3倍;门诊手术320台次,较2020年上升56%。这表明我们的医疗服务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张晓辉如是说。
(撰稿:李艳民 审核: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