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森林资源,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见证,具有科学研究、历史纪念、旅游观赏、美化环境等重要价值。区林业局以林长制为契机,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积极开展新一轮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建档工作,深入摸底调查全区古树名木的资源分布、树种、树龄、长势、濒危、病弱等存在问题进行全面调查,按“属地管理、政府主导”原则,压实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林长古树保护职责,按各级林长区域责任划分,划定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并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各级林长制考核内容。
二是加快整体智治。加强技术保护措施,推进现代林业综合治理,提升孟津林业治理的一体化和智能化水平,对漏登的古村名木资源进行重新申报、建立图文档案以及挂牌保护,同时积极申报追加管护经费,对古树名木周边的杂物进行清理修剪、施肥、除虫、防火、复壮等工作,确保古树名木的生态安全和树木茁壮生长。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现场宣传、群众集中活动等多种方式,普及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全民都来关心、重视、保护古树名木,切实提高群众保护古树名木责任意识,营造保护古树的良好氛围。同时鼓励单位(企业)、个人等主动认养古树,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对古树进行监护和保护。如发现破坏古树名木违法行为坚决制止和严厉打击。
经普查:截至2023年底,全区现有古树名木达2531株,其中:散生古树898株,名木62株,大型古树群2处共1571株,分别在东汉光武帝陵院内的古侧柏群(1421株)和小浪底镇李家岭村的古柿树群(150株)。古树名木分布全区14个镇(街道)200余个行政村,涉及22科23属23种,散生古树数量最多的树种是皂荚和国槐。根据保护级别划分,现有散生古树中,一级古树84株(树龄500年以上),二级古树144株(树龄300-499年),三级古树670株(树龄100-299年)。
(撰稿:杨晓磊 审核:董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