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从出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生危害。近年来该病在我区横水、小浪底、城关、常袋等镇岭旱地局部地块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小麦苗期感染,病菌最早通过衰败的芽鞘侵入地中茎,向上扩展到分蘖节;小麦返青后,病菌向上扩展,在茎基节间形成茶褐色病斑,导致麦苗生长缓慢,严重时开始死亡;小麦灌浆期,茎基部分蘖节处枯死,上部茎叶和穗得不到水分而死亡,出现“枯白穗”,潮湿条件下,茎节处可见粉红色或粉白色霉层,田间拔除时极易从基部折断。发病田块一般减产5%-10%,发病严重的可达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
据区植保站近期调查,我区小麦茎基腐病平均病株率2.1%,个别严重地块达15%。当前我区小麦已陆续进入返青期,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最佳时期,望广大群众高度重视,抓住小麦返青到拔节这一关键时期及时开展防治。
防治药剂:可选用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多菌灵、枯草芽孢杆菌+申嗪霉素等药剂防治,可兼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等根、茎部病害。严重发生田,隔7-10天再喷1次。操作时注意调低喷头高度和方向,加大用水量,重点喷施小麦茎基部,以确保防治效果。
(撰稿:卢西平 审核:徐克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