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22-09-29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种植抗病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种子处理为核心,早春药剂防治为辅助,抓住关键时期,强化播前预防,大力推行统防统治,有效控制发生危害,确保小麦生产安全。

 一、农业措施

(一)选用丰产抗病品种。据河南农大等单位品种筛选,目前对小麦茎基腐病抗性较好的品种有中麦895、郑麦379、郑麦7698、周麦18、周麦27、丰德存20等,可因地制宜、选择种植。

(二)精细整地,减少菌源。深耕细耙,足墒打畦,提高整地质量,达到“深、净、细、实、平、足”的标准,为小麦生长创造良好的耕作层。重病田尽量避免秸秆还田,必须还田时应充分粉碎,及早中耕或深耕,利用秸秆腐熟剂处理小麦根茬加速秸秆腐熟,减少病原菌积累。

(三)科学施肥,适期播种。平衡施肥,特别要注意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和锌肥,每亩可施用硫酸锌1-2公斤,能减轻小麦茎基腐病病情。另外,使用有机肥、生物肥可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也有减轻病害的效果。PH值偏高的地块应施用酸性肥料,并引用河水灌溉。适期晚播,避免过早播种。采用机械播种,均匀下种,种子入土深浅一致,播深以3-5厘米为宜。

(四)健身栽培,增强抗性。科学水肥管理,培育壮苗,特别注重孕穗期灌溉,提高植株抗耐病能力,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二、药剂防治

(一)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播种前,可以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每100公斤小麦种子用含2克(有效成分,以下同)戊唑醇,或6克苯醚甲环唑,或4.8克苯醚甲环唑+4.8克咯菌腈的种衣剂,或者2.3克吡唑醚菌酯+4.4克灭菌唑的拌种剂进行包衣,晾干即可播种。也可用种子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种子量1%的25%氰烯菌酯悬浮剂进行拌种。上述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等土传、种传病害均有很好的兼治效果。在预防病害的同时,还可结合地下害虫防治,加入吡虫啉、噻虫嗪或辛硫磷等进行混合拌种或包衣。

(二)早春药剂防治。返青拔节期,可选用含有戊唑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嘧菌酯等成分的药剂进行茎基部喷雾,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兼治纹枯病。每亩用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12克,或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65毫升,或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30-60毫升、或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60毫升对水喷雾,也可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毫升),加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克(或25%戊唑醇乳油20毫升)等三唑类杀菌剂喷雾防治。推荐采用背负式人工喷雾或自走式施药器械喷雾,操作时注意调低喷头高度和方向,适当加大用水量,重点喷小麦茎基部。

有条件的农户提倡使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播种期可以利用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生物菌剂拌种,或将生防菌剂颗粒随种子播种。苗期或返青拔节期用生防菌剂对茎基部进行喷雾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撰稿:张华敏 审核:赵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