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斑萤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成虫每个鞘翅基部各有1个近圆形淡黄色斑,四周黑色,鞘翅端半部为黄色。双斑萤叶甲食性较杂,可为害玉米、谷子、高粱、大豆、花生等多种作物。主要在7-9月份发生危害,有群聚和趋嫩危害习性,在玉米田主要以成虫危害叶片、花丝、嫩穗,常集中于一棵植株,沿叶片叶脉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形成条状透明区,严重时叶片形成大面积斑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玉米抽雄吐丝后,取食花丝,影响授粉,成虫也危害嫩粒,将籽粒吃掉或造成籽粒破碎。
据区植保站近期调查,双斑萤叶甲在部分玉米田发生危害。一般地块双斑萤叶甲百株虫量10-20头,个别严重地块百株虫量100头以上。请各镇(街道)及时发动广大群众到田间查看,发现类似症状及时开展群防群治或到农业部门咨询。
防治方法 :
1.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破坏双斑萤叶甲的生存环境,有效压低虫源;合理施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植株抗性。
2.化学防治 可选用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阿维菌素乳油等药剂进行喷雾。
由于近期降雨量较多,田间湿度较大,有利于玉米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顶腐病等病害发生,可在上述药剂中加入稀唑醇、戊唑醇、丙环唑等杀菌剂兼治上述病害。
注意事项:
1.建议在早晨或傍晚时施药,这两个时间段是该虫栖息期,可提高防治效果;
2.施药要避开玉米扬花期,以免影响授粉;
3.由于该虫能飞善跳,具有较强的迁飞性,提倡以统防统治为主的大面积联防;
4. 夏季气温偏高,容易发生农药中毒事故,推荐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
(撰稿:张华敏 审核:赵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