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甜菜夜蛾、粘虫属于杂食性害虫,目前在我区花生、大豆、玉米田混合发生,初孵幼虫取食叶肉呈透明小孔,3龄后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仅留叶脉和叶柄。
据植保站近期调查,花生田甜菜夜蛾、棉铃虫一般地块百株虫量3-10头,严重田块百株虫量30-50头;大豆田甜菜夜蛾、棉铃虫一般地块百株虫量5-20头,严重地块30-80头;玉米田粘虫、甜菜夜蛾、棉铃虫一般地块百株虫量3-8头,严重田块百株虫量20-50头。重发地块叶片孔洞严重,若不及时防治,将造成严重减产。目前田间大部分为三龄前幼虫,正是防治的有利时机。望广大农户高度重视,及时到田间查看,以免延误最佳防治时机。
防治方法:
每亩可选用4.8%高氯・甲维盐或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4%甲维・氟铃脲微乳剂等喷雾。
注意事项:
1、由于甜菜夜蛾、棉铃虫、粘虫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应选择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用药,可提高防治效果。
2、为避免农药抗药性的产生,一季作物或一种害虫宜使用1-2次,每次间隔时间在15天以上。
3、不建议在高温时间段(37度以上)喷药,避免出现人员中毒、药害或者效果不好。
(撰稿:张华敏 审核:赵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