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锦旗背后
是一个个温暖的调解故事
汗水和责任
换取了群众
满满的认可
今年以来
送庄司法所已经
连续3个月收到
群众送来的锦旗
让我们一起聆听
调解背后的故事
01
多方联调 让亲情回归 让养老无忧
2024年3月,年逾84岁的老人白某来到送庄镇调委会求助,哭诉自己年轻时靠开三轮车拉客挣辛苦钱养活了三个儿子,如今却无人养老。
了解情况后,调解员一边安慰白某后,一边与其儿子进行联系。但几个儿子都以在外地打工不方便为由拒绝调解,行动不便、头发苍白的白某更加伤心,哭着求调解员帮帮自己。
看着无助的老人动情哭诉,调解员也心生不忍,立刻研究解决方案:大家一致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其儿子不愿意出面的问题。多次电话沟通无果,调解员决定联合城关法庭、村委干部、法律顾问组成调解小组一同出面解决。一方面,调解员联合村委干部多次到其儿子的家中做其儿子家属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调解员联合法律顾问草拟起诉书,做好起诉准备;最后还联系关林法庭一同通过讲法、做思想工作、分析利害的方式做其儿子的思想工作。
临近端午节前夕,调解组利用其儿子打工回家休息的机会将大家一同叫到调委会进行调解。刚到调解室,白某的二儿子和三儿子就说起自己的不满,称其父亲年轻时将自己挣的钱全部用在贴补大哥的女儿,其侄女上学的学费、生活费全部是父亲出资,但自己两兄弟在生活拮据时却从未贴补过。
听到两个儿子的委屈,白某无奈解释,因大儿子患有脑膜炎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后大儿子与其妻子离婚,他作为老人承担起了照顾孙女的责任。看着争执不下的一家人,调解员、司法所所长、城关法庭庭长、法律顾问、村委干部同时通过讲情讲法讲理讲责任的方式分别做白某、白某孙女、白某两个小儿子的工作。
宁静的街道,亮灯的调委会,一场赡养纠纷终于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达成一致意见。白某居住在孙女家生活,孙女、两个儿子每月15日前各向老人支付400元的赡养费,由村委会监督代收,84岁的白某养老生活有了保障,脸上也挂上了笑容。
02 问题三年,调解解决!
安某曾经是送庄镇某村的机井管理人员,后习某接替此项工作。安某在任职期间因浇地管道破裂修复垫付一千余元,村委会一直未予报销,一直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后安某又以此理由拒绝缴纳电费,致习某无法正常开展机井管理工作,于是习某到镇调委会申请调解。
接到申请后,送庄镇调委会组成调解小组,由调解员认真全面调查后,掌握了事情经过。调解员通知村委会提供报销票据,并对安某进行耐心劝导。经过调解员的严肃说理、认真讲法,并达成一致意见,由安某补缴欠付的一千三百余元水费,习某得以正常开展工作。
03
坐地起价还是言而无信?公平调解主持公道
王某欲在自家宅基地上起建新房,经人介绍后,由贾某负责的施工队负责承建。盖房中途,二人因价格产生分歧。王某认为贾某坐地起价,施工价格远远超出市场价格;贾某认为之前已经与王某商议过具体的施工价格,王某言而无信、出尔反尔。两人争执不下,贾某停工,王某无奈之下到送庄镇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接到申请后,调解员立刻联系两方当事人展开调前调查。建设新房的工序包括基础施工、砌筑墙体、水电配管等多个方面,而双方未签订任何合同。为了理清双方分歧,调解员听取双方对价格的意见后,又联系了同类型的两家施工队,对价格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查,用了一天时间将各项目清单市场价格罗列清楚。
后遵循双方意愿的前提下,依据公平公正的原则,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双方草拟签订了施工合同。贾某继续施工,矛盾得以化解,王某如今已经住进了漂亮的新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