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区乡村振兴局: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明达样板”

发布时间:2021-09-08 来源:乡村振兴局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镇明达村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走出了全面乡村振兴的“明达样板”。

二、背景

明达村位于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镇西南2.5公里处,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445户1450口人,村两委及监委会6人,党员42名,耕地面积2530亩,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

近年来,明达村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发展机遇,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决策部署,在小浪底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围绕“20字”总要求,聚焦“五大振兴”,拉高标杆,创新实践,全力建设“文明明达、美丽明达、宜居明达、富裕明达”,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孟津前列,先后荣获河南省基层党建示范点,河南省文明村、生态村,洛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孟津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

三、主要做法

(一)保持定力,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巩固。

明达村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对全村45户脱贫户全面分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和收入状况,党员包户不撒手,全面筛查返贫风险,进一步摸清贫困劳动力底数,建立问题台账,下足“绣花”功夫,按照发展产业、带动就业、社会兜底等分类施策,逐人逐项落实转移就业、小额贴息贷款等精准帮扶措施,村干部、监测联系人经常走一走、问一问,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指标正常,确保监测对象及时得到帮扶、风险隐患尽快消除,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群众富、村子强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明达村抓住脱贫攻坚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机遇,整合各类资金200余万元,引进、种植优质草莓,从最初的5个棚,到今天的25个棚,集体经济从零起步,一年一个台阶逐步壮大,帮扶45户脱贫户年均增收1500元,村集体搞公益事业也有了更足的底气,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基础更牢成色更足。积极争取资金,改建了农村薄弱电网,延伸了田间道路4000米,更新了安全饮水管网6000米,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2021年“十一”小浪底旅游专线提升改造,发展动力更足。

(二)建管并重,美丽乡村画卷更加靓丽。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离不开生态宜居环境的改善。明达村发动群众,统一思想,首先让村子净起来、美起来,近悦远来、心悦诚服,实现“农村 让城市更向往”目标。

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明达是我家 美丽靠大家”是明达村的共识。明达村积极号召在外工作的明达人捐款300余万元,支持村标、小游园、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公益事业建设。按照区委提出的“村里村外不见垃圾、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厕所污水一并治理、清洁家园人人出力”的美丽乡村建设总要求,明达村完成农户改厨、改厕、改浴“三改”300余户,占全部农户的80%;铺设污水管网6800米,建成小型污水处理站1个,消除了污水横流现象;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拆违清杂4000余立方,立面改造5万余平方;利用荒废的旧宅基、窑院坑、边角地,随圆就方、就地取材建设小游园7个,栽植翠竹、雪松等35000余棵,沿路种植鸡冠花、太阳菊等花草15000余平方,安装路灯120盏,花小钱办大事、花大钱办要事,打造了设施完善、整洁干净、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海明达”,引得宝丰、卢氏、嵩县、吉林、内蒙等省外内考察团慕名而来,学习交流。

有着30年支部书记经历的杨瑞安深知,“五美庭院”三分在建,七分在管。明达村坚持每周五清洁家园活动雷打不动,全村发动,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在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运行米长制、路长制、专人保洁制、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等长效机制,户户创建“五美庭院”,示范带动、形成习惯、变成自觉,努力使明达村不仅一时美、一处美,更要一直美、处处美。洛阳市妇联“五美庭院”建设现场会的与会代表,洛阳市民盟的民主监督代表,都被明达村干净优美的人居环境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长效保洁机制深深折服。

(三)多业并举,产业振兴根基更加稳定。

培育特色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

壮大集体经济。明达村整合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资金和扶贫、涉农资金,2018年注册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孟津达明农业有限公司,流转群众土地,学习十里香草莓种植经验,建成了草莓生态采摘园,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年集体经济收入达70万元,挖到了产业发展的第一桶金。

调整种植结构。抓住小浪底专线经济林建设县级财政补贴3年土地流转金的机遇,围绕“果盘子”“菜篮子”,在丘陵坡地发展软籽石榴300余亩、花椒600余亩,调结构、惠民生,群众的钱袋子慢慢鼓了起来。

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明达村紧邻小浪底旅游专线,每年有不少自驾游游客、骑手游完小浪底,回来途径明达村,参观淳朴的风土人情和美丽花海。支部书记杨瑞安敏锐地察觉到发展的机会来了,美丽经济正在成为风口,于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研究,一是提升花海质量,增加品种,将花期延长至3个月,保持花色,满足游客金秋赏花需求;二是决定将村内3户联排闲置老宅改造成乡村小院发展农家乐,从小处着手,改厕、改厨、改地同步进行,保留了民居风味、乡愁记忆,提升了服务环境,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

发展产业,需要能人带动。明达村实施乡贤回家工程,春节期间举办在外人员座谈会、恳谈会等,邀请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金瑞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奇,在外奔波多年,早有返乡创业的念头,每一次回来都被家乡的变化所叹服,与支部书记一拍即合,找人研究市场、论证健康产业后,谋划流转500亩土地种植百种中药材,打造“神农百草园”。目前,已经完成土地流转、深翻、药材种植,未来群众打工得薪金、流转得租金、入股得股金,集体收入可增至百万元以上,明达村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老杨是个有心人,眼里处处是发展的机遇。前不久,老杨又开始嘀咕起研学游来。一是考虑到村里的草莓采摘园,二是已经打下的农家乐基础,争取项目资金将村里闲置的小学改造成为研学游基地,将彻底打通游购娱产业链,使集体经济串起来、火起来,老百姓将有更多家门口挣钱门路。老杨的秘密武器——设计图纸、规划方案已经成竹在胸,正向上申报项目。

(四)创新实践,乡村治理效能更加提升。

明达村脱贫后,能够成为明星村、经济发展快村、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村,得益于村里的乡村治理效能。

一是深化党建引领作用。明达村坚持“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以党建工作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认真落实三会一课,运用“4+2”工作法、坚持党员活动日等各项制度,村干部公开承诺,设岗定责,接受群众监督,最大限度动员、引领群众。在各项工作中,融入党建元素,体现党建引领,打造党建文化墙、党建小游园,在全村叫响做实“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不断建强基层战斗堡垒,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线。

党员孙抓子早年因为家庭突变变得一蹶不振,家里的日子过的很是艰难,被支部书记杨瑞安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中,党支部安排老孙负责草莓园管理。老孙起早贪黑,寒冬酷暑,跟着技术员学技术,安排工人除草、浇水、疏花疏果,老伴也有了公益岗位,家庭收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脱贫典型,被誉为“草莓总管”。

正是由于明达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书记一心为民、公平公正,村两委团结一致,该村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党报阅报栏成为群众了解大政方针的重要窗口,改厕中党支部一呼百应,没有阻工等现象,治安良好,没有越级信访案件,没有发生民转刑等案件,村党支部一直是镇、区优秀党支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支部书记杨瑞安被评为洛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脱贫户王小改,在脱贫过程中感受到党组织的帮扶、共产党员的初心,主动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接受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不耐其烦地为群众提供就业信息、社保认证等服务。经过考察、锻炼,王小改成为一名正式党员,并且被支部推举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在2020年11月村委换届选举中被群众投票选为村干部。

二是持续打造文明乡风。明达村能够办成一系列大事,关键在于坚持多年、持续打造文明乡风。明达村每年坚持把“明达记事”、“明达骄傲”、“明达功臣”、“明达希望”写在文化墙上,让大家过来过往经常能够看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每年利用“三八”妇女节、九九老人节,开展一次最美家庭、最美公公、最美婆婆、最美媳妇、最美标兵、最美庭院评比活动,老人节慰问70岁以上老人,举办广场舞等文体活动,书写家风家训,把传统美德扬起来,不断培育文明乡风。2019年以来,明达村考入大学10人,每年表彰先进典型84人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下一步,明达村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成花海明达、文明明达、富裕明达为目标,在市委、区委领导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大胆探索,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速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努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明达样板”。

四、经验启示

明达村短短几年时间,摆脱贫困、走上振兴之路,成为省内外学习的榜样,有以下几点启示可供借鉴:

一是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这一核心。“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全面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这个领头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全面振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不走偏、不掉队。

二是牢牢抓住培育特色产业增加集体收入这一关键。没有产业基础,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保障,不能将群众牢牢凝聚在一起,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战斗力、凝聚力就会大大减弱。要坚持“支部+协会”“支部+基地”等产业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壮大集体经济,办实事、做好事,带动群众增收。

三是持续营造良好乡风民风这一保障。乡村治理包括法治、德治、自治、智治,重点是德治,首要是乡风民风的校正,移风易俗,孝老敬亲,让美好乡风、淳朴民风香起来,让好人好事多起来,团结互助、邻里守望成为风气。这也是总书记强调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组成部分。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